编者按:
人口老龄化时代,老年人通常被简单视为养老服务的被照顾者,而芬兰的经验则表明老年人仍可作为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成员,成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并带来潜在机遇。从邻里互助的“家园港湾”项目,到融合科技的智能养老设备,再到老年志愿服务的深入推广,芬兰为老年人打造了一个充满尊严与活力的生活环境,激发了他们的社会创造力,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通过政策改革、文化宣传、科技发展等多方位支持,芬兰的养老服务模式,是长寿时代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生动实践,其中的“积极老龄化”思想值得学习借鉴。
《百岁人生》中写到: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多大年纪,都必须面对这个基本事实——二十一世纪初出生的人有一半的概率活到100岁。如果我们以为长寿时代只是意味着老龄化、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和劳动力短缺,那我们的视野将非常局限。长寿时代带来的变革远超我们的想象之外。在北欧,这场变革已经成真,积极生活的老年人无处不在,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在芬兰,老年人活得非常精彩。
观念转变:不仅是“政府事业”,更是“公民生活
“除了日本,芬兰人口的老龄化速度也非常快。”芬兰国家创新基金社会与医疗卫生服务专员Eeva Päivärinta如此说道。2023年,芬兰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约20.6%,且这一占比仍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芬兰的出生率却连年走低,目前芬兰的出生率已经远低于人口更替所需的水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帮助老年人安度晚年成为了芬兰亟需回答的大问题。
芬兰曾给出了“以养老金为基础,以养老院为中心,建立全面的养老社会福利体系”的回答。但是,随着老龄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预计到2030年,芬兰的经济情况将难以继续维持传统的养老模式,政府将难以全额支付各大养老院的服务,国家养老金的规模也可能大幅萎缩,医疗福利系统和劳动力供应也会面临极大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芬兰政府逐渐意识到,政府“大包大揽”式的福利建设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老年人成为社会的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老年人自主生活,激发老年人创造与工作的活力,并最终创造出“积极老龄化”的公民生活。
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芬兰政府开始对养老体系进行结构性改革,旨在强调老年人的尊严、独立性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1993年,《老年人福利法》出台,规定地方政府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2009年,芬兰议会成立了志愿工作支持小组,推动志愿工作,尤其是老年志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2013年,芬兰出台了《老年人照护法》,明确规定老年人有权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必要的长期照护服务,以此推动了居家照护和社区照护服务的发展;这一法案还进一步强调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具体规定了地方政府应当如何帮助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并且特别指出了民间志愿者组织在老年人社会参与中的重要性。
从简单的福利保障到如今的“积极老龄化”,芬兰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是被动等人照顾的“静止”人群,而真正成为了社会的积极成员。
社会参与:充满了温暖与色彩的“第二春”
老年人不应被视为负担,而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和潜在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并未将老年人视作社会的成员主体,而仅仅将其视为被照顾的客体。
芬兰特别重视志愿文化,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区都通过宣传和教育推广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强调志愿服务对个人健康和幸福感的积极影响。从养老院式的全方位照顾到“老人助老”的自我实现,芬兰的志愿者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帮助老年人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活动。Eeva Päivärinta表示:“在芬兰的许多地方性居民组织和退休人士组织中,老年人十分活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旅游。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了志愿者项目,通过参与这些项目为其他老年人和学龄儿童提供帮助。”
芬兰还特别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邻里之间互为对方的志愿者。因此,芬兰的许多项目都旨在促进邻里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例如“家园港湾”项目。“家园港湾”(Kotisatama)是由“活跃的老年人”协会(Aktiiviset Seniorit)在赫尔辛基“鱼码头”地区推出的合住项目。项目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公寓,并设有丰富的公共设施,如手工工坊、健身房、图书与棋牌室等。在这里,住户不仅要打扫自己的公寓房间,还要结队组成家务组,轮流打扫社区公共场所;在双休日的晚上,社区还会组织团建活动;社区的物业也是由居民共同组织负责。虽然“家园港湾”项目主要面向老年人,但其模式也为代际互动提供了借鉴,鼓励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生活和交流。
自主生活:“科技赋能”更加独立和丰富的晚年
近年来,芬兰特别注重通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科技来改善老年人的自主生活能力,为老年人参与学习工作以及社会管理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尽可能减少因为年龄因素而导致的不平等。
目前,基于老年人生活方式和护理需求的多样性,芬兰的养老科技主要发展出了三种大类型,分别是独立养老设备、家庭护理设备和辅助生活设备。独立养老设备旨在帮助老年人在家中独立生活,延长自主生活时间,并减少对外部护理的依赖;通过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控系统,家庭护理设备能够大大提升家庭护理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辅助生活设备则能够利用数字平台链接老年人与服务提供者,为老年人提供类似疗养院的环境。当然,以上三种设备并非截然区分,而往往是依托于某个平台来集成使用。
当前,相较于国内的养老科技,芬兰最先进的并不是其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而是其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形成的集身体检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精准传递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例如Elsi智能地板。这是一种嵌入地板下的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跟踪人体的运动和位置,检测跌倒、床离、如厕等活动,并在异常情况下发送警报。此类养老产品广泛应用于护理院、老年公寓、康复中心和医院,支持老年人真正实现多元化的养老生活。
芬兰的养老科技产业不仅对老年人的生活有帮助,还极大地带动了芬兰的经济发展。芬兰的养老科技产业在全球老龄化趋势的推动下,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根据芬兰健康技术协会的报告,在2024年,芬兰的健康技术市场规模估计已经接近50亿欧元,其中养老科技产业占据了重要份额。其在全球市场中也非常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在北欧国家、欧盟地区和一些亚洲国家。据芬兰外贸总署数据,养老科技产品的年均出口增长率约为5%-7%。
养老科技产业对芬兰的就业市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据芬兰就业与经济部统计,养老科技产业为芬兰创造了10000个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预计到2025年,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再创造500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因老年人而兴起的产业,正在成为芬兰社会每一名成员的宝贵财富。
来自芬兰的经验,为全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范本——老年人,是未来社会的宝贵财富,而这份财富,正随着每一位芬兰老年人的笑容,在时代的潮流中,悄然绽放。
资料来源:
据2024年12月17日杭州杂志公众号上发表的《“积极老龄化”的公民生活——来自芬兰的享老启示》改写整理。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fSapOsaSxbqKwda3UQpjw
(本文责任编辑:姚金玉)